向來擅長品牌與行銷體驗的 Gogoro ,5 月中在桃園鬧區打造首家結合咖啡、綠電供電營運的複合店,為何 Gogoro 要賣起咖啡,背後的通路策略是什麼?
走進店內,迎面而來的是一字排開色彩鮮豔的電動機車,空氣中還飄著陣陣咖啡香,咖啡師正忙著沖煮咖啡,兩種截然不同的主題放在一起似乎毫無違和。這是電動機車龍頭 Gogoro 在桃園首次嘗試開設百坪的新型態店中店門市,來逛機車行還可以點咖啡配甜點休憩,要讓電動機車、能源議題走到日常生活裡。
「這家店是為車主開的!」Gogoro 零售與顧客體驗副總陳彥揚說, Gogoro 自 2015 年推出首款 Gogoro 1 以來,累積逾 46 萬用戶,過去 Gogoro 舉辦大大小小的車主活動,像是每年的快閃台北橋、暑假環島活動凝聚車主的向心力,更凸顯了近年電動機車帶起的寧靜革命,消費者「棄油轉電」的趨勢。
不過,自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每年吸引全台各地車主共襄盛舉的「 Gogoro 快閃台北橋活動」已停辦兩年,既然無法辦大型活動, Gogoro 也在思考怎麼走進車主的日常生活,經營在地化社群、創造一個空間讓車主可以聚會聊天凝聚情感,因此有了 Gogoro café 的行銷專案。
首家店中店門市,打造車主社群空間
位在熱鬧的都會區、鄰近桃園火車站與統領百貨,耗資百萬建置的百坪桃園中華都會概念店是 Gogoro 首間店中店新型態門市,根據目測店內約 30 % 空間擺放機車,其餘空間為咖啡吧與桌椅,還有一大片電視牆顯示門市的能源使用狀況與綠電供應量,為 Gogoro 首家綠電門市,店內百分百電力來源為再生能源,響應目前台灣追求淨零排放的趨勢。
從通路策略來看,陳彥揚指出, Gogoro 門市都是單一品牌店,提供賣車與修車的服務,但一間店不應該只是服務買車的潛在客戶,也需要服務既有的車主,Gogoro 思考的通路策略是——如何創造出讓更多消費者來到這家店的原因,「來到這不只是買車,而是可以形塑獨一無二的車主社群。」舉例來說,有的車主是攝影高手、甜點高手等, Gogoro 可以和他們合作,借助車主的力量,塑造一個與車主互動的空間。

來源:Gogoro
店內空間規劃成為日後車主聚會的據點,車主可透過門市官網預約使用共享空間舉辦活動。
陳彥揚不諱言,開 Gogoro café 並不是為了賺錢,並沒有特別設定每天要賣多少咖啡、甜點,但衡量這家店的 KPI (關鍵績效指標)有兩個,第一這裡能否變成車主聚集的地方,第二在地化經營,變成附近上班族或逛街人潮可以休憩的地方。「大家可以進來消費坐坐,或是外帶咖啡、甜點。」陳彥揚說,接下來在門市設計上會更明顯讓消費者知道這裡有賣咖啡,增加與顧客的接觸點。

來源:Gogoro
不只是賞車,門市也變成附近上班族或逛街人潮可以休憩的地方。
目前全台 Gogoro 門市共 86 間,加盟與直營比例為 2:1 ,接下來 Gogoro café 能否複製到每個縣市, Gogoro 的初步想法是, 未來每個縣市都能有一間主題式的複合店,打造一個車主社群空間(Community hub) ,例如親子主題門市就是發想之一。
首家綠電門市,讓能源走進大眾生活
向來是環保、永續品牌代表的 Gogoro ,也首次把綠電的概念融入門市設計。桃園中華門市一年用電量約 30 萬度, Gogoro 在去年 10 月與再生能源售電業接洽,今年 5 月中宣布透過天能綠電、陽光伏特家與富威電力三家售電業者採購太陽能與陸域風電,並透過綠電轉供與再生能源憑證的方式達到 100% 綠電使用,簡單來說,門市的照明、咖啡機的電力到空調的電力來源都是再生能源。

來源:蔡仁譯攝
Gogoro首次把綠電概念融入門市設計,門市的照明、咖啡機的電力到空調的電力來源都是再生能源。
另一方面,為讓消費者更理解綠電的使用, Gogoro 也和台灣新創聯齊科技(NextDrive)合作,導入能源物聯網平台,將門市的用電資料視覺化與分析,進而協助門市調整用電習慣;對消費者來說,這家門市肩負能源教育互動場域的功能,「對於看不見、摸不到的能源、永續議題,消費者可以更有感覺。」 Gogoro 副理吳宥錡說。

來源:蔡仁譯攝
陳彥揚表示,未來無論是Gogoro辦公室、工廠乃至門市、換電站,所使用的電力會逐步轉移到綠電。
值得注意的是,導入綠電最重要的是發電(綠電)與用電達成平衡,未來若再生能源發電大於門市的所需的用電, Gogoro 可將多餘的電力導入門市的換電站所使用,甚至是轉移到其他門市據點使用,不浪費每一度綠電。
陳彥揚表示,未來無論是 Gogoro 辦公室、工廠乃至門市、換電站,所使用的電力會逐步轉移到「綠電」。至於何時可以達到百分百使用綠電的目標, Gogoro 認為,比起宣示更重要的是怎麼在企業營運裡做到更低碳排量的目標,他強調今年一定會有更多門市使用綠電。
談起業界都在喊綠電荒,中小企業買不到綠電的情況。吳宥錡坦言,從需求面來看,大型企業對於綠電需求孔急,確實有供不應求的狀態,另一方面對售電業來說,他們也在挑選合作客戶,「比起其他企業, Gogoro 是跟消費者最接近的品牌,相對站在比較好的位置。」當消費者進來門市後,能夠進一步了解再生能源使用的情況,把綠電融入到生活裡。
記者:陳映璇
責任編輯:侯品如
本文由數位時代同意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