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齊科技(NextDrive)以名為「Cube」的產品,鎖定日本及台灣的龐大能源商機。聯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說,Cube最基本可做到能源可視化,在App中給用戶設定預算,後台與電費方案連結,即可達成用電最佳化管理。11月,聯齊將推出第二代功能更強的「Atto」,能源物聯網管理平台「IoE Suite」,盼推動營運升溫。
部分日本建商蓋新建案時,會選擇將Cube安裝在屋內。此外,Cube內建一套四核心電腦,加上聯齊自製的作業系統,使其容易跟Google、蘋果、甚至傳統智慧家庭系統等異質系統溝通,宛如家裡家電的中控台。透過連結智慧電表和電器,管理用電狀況,做到用電可視化,並可針對電費方案,提出用電最佳化建議。
最初推出Cube時,聯齊採取買斷制的商業模式,但量一增加時,客戶入手單價也隨之提高,或多或少影響安裝意願。因此,聯齊兩年前改變商業模式,將軟體改為「訂閱制」,以降低硬體單價,提升推廣速度。而他們毅然改變策略,也是因為發現用戶安裝後取得的數據,再來做加值應用開發,才是最佳商業模式。
比起硬體,服務更被聯齊視為征戰日本的最大武器,新開發的前瞻式一站式平台IoE Suite,預定今年11月正式上線。顏哲淵說,聯齊是一間「SaaS(軟體即服務)」公司,以產品提供服務,IoE Suite目前做出來向客戶介紹,還沒遇到不喜歡的,跑一圈下來大多剩討論細節,排定推出後,每個月都有客戶上線。
聯齊的腳步穩健,讓他們在2017年獲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在內的A輪融資後,今年再取得軟體銀行旗下Arm安謀控股所管理的Arm IoT基金、美商中經合集團及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等共1,000萬美元的B輪資金挹注。
聯齊能打進名列日本十大電力公司的中部電力、東北電力等公司,實力備受肯定。不過,顏哲淵透露,其實客戶一開始找方案時,他們並非唯一廠商,當地很多傳統大商社都有在做,「但正因為他們比我們大,所以我們才做得比較好。」
顏哲淵解釋,比如一個決策,他們下決定後就馬上就動起來,大商社則從討論到開始做,可能至少半年,「等到他們決定動手做,我們已經做完,這是小而美公司很大的契機。」
此外,他們性價比可能是最高,反應速度快,策略永遠走在客戶前面,也有能力把客戶的想法實現,如此一來,客戶黏著度會比較高。
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