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齊小編為你摘錄每週重要新聞,快速掌握能源產業大小事。
10月24日
淨零碳能源趨勢
降低物流碳排!奇美攜手DHL採用100%永續燃料
奇美實業23日宣布與 DHL 國際快遞展開 GoGreen Plus 合作,未來國際快遞貨件運送採用 100% 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方案,運送旗下重要文件及包裹,服務範圍將涵蓋所有國際遞送路線,以達成降低物流運輸碳排放達 100% 的目標。
奇美實業成為首間在國際快遞貨件運輸過程中使用 100% 永續航空燃料的台灣企業,降低物流運輸年碳排放量預計達 90 噸,加速實現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的永續承諾。(財經新報報導)
中科引進負碳製程設備 2025年可增750噸碳匯
光泰環能公司16日世界糧食日舉辦「EBC生物炭碳匯先行者聯盟」宣誓會,攜手11家農友、農企及科技業將聯手以生物炭負碳技術,運用農業剩餘資材及園區可用資材,創造台灣第一批國際級生物炭碳匯。中科管理局則於17日宣布,引進光泰環能公司進駐中科環資及數位共創中心,並規劃於中科園區投資設置通過國際認證的先進負碳製程設備,預計2025年起,每年可增加750噸碳匯。(中央社報導)
不能小看醫院碳排 一罐氣喘藥等於開車300公里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今年起與醫院合作,16日上午與馬偕醫院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實踐ESG。馬偕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表示,醫療機構守護民眾健康,面對碳排放量、社會支持與承諾及永續發展,對醫院經營而言,3者缺一不可。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醫療行為使用一小時麻醉,等於一輛車開300公里排放的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成分的氣喘用藥,使用一罐同樣就是車子跑300公里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會使氣候問題惡化,影響人類健康,產生更大醫療需求,排放更多溫室氣體,形成惡性循環。(中央社報導)
入秋風電連8日破150萬瓩 全天出力相當1.5部中火機組
入秋東北季風增強,台電指出,繼今(2023)年風力發電在2日下午4時52分達到190.3萬瓩,創下歷史新高後,7日起連續8天瞬間最高發電量皆突破150萬瓩,且在日夜全天穩定出力逾80萬瓩,相當於1.5部台中電廠機組裝置容量。(中央社報導)
淨零碳法規政策
避免碳稅變相懲罰開發中國家 WTO要訂規則
《路透社》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表示,隨歐洲根據特定產品的碳排加徵進口稅以減緩氣候變遷,全球碳價須兼顧開發中國家商品持續保有競爭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她指出,WTO將成立一個任務小組負責制定全球碳定價的準則,確保根據產品碳排量加徵進口稅的計畫不會對開發中國家形同不公平懲罰。(中央社報導)
空調是解藥也是毒藥 新氣候草案擬冷氣排放需大減七成
經濟持續成長的熱帶國家對冷氣需求大增,但是冷氣反而會加劇氣候變暖,但科學家估計,到2050年,採用數十億種舊款低效率的設備,可能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1000億噸,相當於全球兩年的碳排放量。第28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8)即將召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擔任主席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Cool Coalition正草擬全球冷氣承諾,要求中國、印度和美國在內的數十個國家,2050年前將與製冷相關的排放量減少至少68%。(科技新報報導)
經濟部視SRF為綠能 環團批製造空污不應獎勵補助
不滿彰化縣將設置高達11座焚化爐,彰化環保聯盟19日上午舉行記者會批評,環境部力推的「固體再生燃料」SRF竟被經濟部視為綠能,SRF會排放污染、製造更難處理的廢棄物,根本是假綠能。更不滿政府持續推動興建焚化爐,質疑難道要讓台灣變成垃圾焚化島嗎?對此環境部解釋,SRF不能是有害物質、不能是醫療相關物質,就是一般可燃的事業廢棄物為主,包括塑膠、木質類等生物質,燃燒後也要達到一定熱值效能才有取代燒煤炭的效果。(公視新聞網報導)
反對遭否決 逾5萬企業明年起需申報營運對氣候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歐盟正在推動要求企業提高其氣候影響透明度的法案,永續申報標準為其中一環,明確列舉企業應申報的準則,例如污染、用水以及對當地社區的影響等。這項框架在起草階段就已放鬆監管力道,允許企業只要申報達成巴黎氣候協定全球暖化目標的「實質」努力。歐洲議會目前已克服右派議員的反對,為通過跨國公司的永續申報新標準鋪路,超過5萬家企業明年1月起將須開始評估自家營運對氣候的影響。(聯合新聞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