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氣候災難不斷:歐洲洪水、北美熱浪、中國河南水災,極端氣候的危害超出預期,也顯得我們的應對束手無策。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全球升溫 1.5°C 特別報告》評估,全球極可能於 2040 年前跨越 1.5℃ 的升溫警戒線。
目前,全球對未來十年極端氣候只知無法避免,對其可能發生的頻率與危害程度卻一無所知。
▎碳排量少、人均量多,台灣減碳從何下手?
好消息是,今年 11 月在英國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中、日、南韓等碳排大國近來已相繼承諾,要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未來十年,各國如何執行國際減碳目標,將備受矚目。
台灣的年碳排量雖僅約三億噸,占全球的 510 億噸不足 1 % ,但以人均碳排來看,卻是亞洲排名前段班。
因為產業結構,年碳排中有 55 % 來自能源發電。因此,邁向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能源革新是重中之重。台灣需要從電業、能源輸送到輸配電體系,韌性城市、用電型態、交通運輸等全面革新,才有可能達標。
▎從能源革新減少碳排,國外怎麼做?
雖轉型長路漫漫,好在我們並不孤單,國際已有諸多案例可循。
英國為七大工業國 G7 第一個宣告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的國家,在 2020 年底宣布野心勃勃的綠色工業革命計畫——包含 2030 年禁售汽燃油車、加速推動電動車基礎建設、提高再生能源佔比至 60 % 與研發新潔淨能源、補助環保綠建築等十大目標。
而發展綠色工業革命計畫、提高再生能源到占比 60 % 的前提,在於具備穩健的電力市場機制與完善的智慧電網基礎建設。
因此,英國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Department of Business,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BEIS )於 2020 年六月 18 日提出新版「後 2020 智慧電表布建計畫」,擬在 2024 年前全面布建住家型智慧電表,以助住家型用電戶管理用電並進一步減低碳排放量。
依照 BEIS 的預估,布建後可幫助節省住家型用電戶平均 250 英鎊之電費,並減少全國四千 500 萬噸碳排放量。
同時,智慧電表與電力顯示器(In-home display,IHD)的布建,可促使消費者改變用電習慣。例如,鼓勵消費者於用電離峰時間替電動載具充電,或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在用電高峰期間發電、饋電至電網。
英國政府於 2013 年創立非營利組織「Smart Energy GB」,過去八年也不遺餘力地鼓勵民眾主動向自家電力公司申請智慧電表換裝,並於家中裝設 IHD 。根據統計,光在家中裝設 IHD 平均可有效減少 5 到 15 % 總用電,搭配用電預算提醒等回饋機制,平均可減少 10 到 20 % 用電。
▎從你家發起能源革命,台灣如何改變?

當 2040 年全球升溫 1.5 度的警戒線即將失守,身為全球天災高風險第一線的台灣,面對極端氣候更是首當其衝。
因此,響應能源淨零碳目標,並非用電大戶的專利;從能源生產、消費、平衡多方機制一同參與,才可能達成。對此,身為能源消費者的我們,除了平時多注意用電習慣,透過家庭能源管理系統,更可主動我們培養能源意識。
目前, NextDrive 做為台灣電力公司第一家 Route B [註1] 技術合作夥伴,也正在籌備免費提供民眾家庭能源管理系統活動。
九月底起,民眾只需申請並提供基本資料,即可裝設智慧電表通訊模組,並用 LINE 獲取家中即時用電資訊、電費預算提醒與節能減碳相關知識——若全台灣住宅部門能共同節約 1 % 電力,全台一年就可省下 4.7 億度電。
能源是我們減碳的最核心手段,除依靠政策能源轉型外,培養能源意識、善用每一度電正是目前最被低估的能源轉型方法,也是你我都可以從家中發起的能源革命。
註1:「 Route B 」是智慧電表的通訊模組規格,能協助用戶取得電力數據,幫助民眾精準管理用電狀況。
本文同步刊載於未來城市@天下

聯齊科技執行長